三级关工委组织爱心助力为儿童上户圆“入学梦”
(资料图)
“谢谢区关工委老领导来看望慰问我家孙子,有各级关工委组织的关心帮助,我家孙子终于落实了户口问题,能去顺利上学,太感谢你们了!”5月18日下午,广安区兴平镇卧龙村60岁村民朱海全满怀感激地向区、镇、村三级关工委组织负责人说。
当日下午,广安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基福和兴平镇、村关工委组织负责人来到朱海全家中,走访慰问其孙子朱小明(化名),为其送去500元现金和爱心物资。这是今年3月以来,张基福第二次来到朱小明家中,了解其家庭和生活现状。
原来,朱小明的母亲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就生下了他。朱小明4个月时,其母亲离家出走,父亲在外长期杳无音信,朱小明自幼由爷爷和曾祖母抚养长大。今年初,已满6岁的小明因为没有上户,不能提供有效户籍证明而无法进入学校学习,这可急坏了朱海全。
兴平镇党委政府和关工委得知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,同卧龙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关工小组组长刘跃林一起,帮助朱海全解决这件烦心事。
经向属地派出所咨询得知,按照户籍管理规定,孩子上户需提供出生证明和生母的户籍,但朱海全拿不出这两项资料。派出所民警表示,如能提供孩子与父亲的亲子鉴定材料也可以办理。但是,做亲子鉴定需要花费2000多元钱,而朱小明的父亲长期失联,其爷爷和曾祖母年岁已大且体弱多病,收入极为微薄,拿不出这笔钱来。
多重受阻,怎么办?兴平镇关工委和卧龙村关工小组在积极寻找朱小明父亲下落的同时,通过电话和村民微信群,号召镇村党员、干部、村民及乡友为解决朱小明的上户和上学问题捐款献爱心。同时,说明这笔款项将由卧龙村关工小组指定专人管理,并将捐款收入及支出在群内进行公开公示。此举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,很快便筹到爱心善款4066元。
此外,兴平镇关工委还及时向广安区关工委报告了这一情况,区关工委迅速协调区红十字会,为朱小明解决救助金800元。3月4日,张基福来到朱小明家中走访慰问,为其送来慰问金和学习用品,同时与镇关工委、村关工小组,以及派出所和学校商议,解决孩子的户口和上学问题。
在派出所的帮助下,卧龙村关工小组终于找到了小明的父亲,并联系四川求实司法鉴定所从成都派出2名工作人员来到广安,顺利完成了朱小明和其父亲的亲子鉴定,并很快邮递来了亲子鉴定手续。
随后,刘跃林又组织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,写好朱小明上户的相关座谈材料。5月8日,刘跃林一行拿着所有相关材料来到派出所,很快帮小明办好了户口本。5月9日,兴平镇党委副书记、镇关工委主任吴孟霞和刘跃林一道,把小明送进了学校。学校校长得知朱小明的情况后,也主动表示免去本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1700元。在各级关工组织的爱心帮助下,朱小明终于圆了自己的“户口梦”和“上学梦”。
吴孟霞介绍,为持续帮助朱小明,镇关工委组织五老志愿者与朱小明建立起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机制,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在学习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给予朱小明更多关爱和帮助,完善帮扶举措,采取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相结合的方式,汇聚力量、传递温暖,助力朱小明健康顺利快乐成长。(冉雪桦 唐同祥 广安区融媒 张国盛)